4月9日22點30分,上海建交委向中國五礦發出支援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建設的請求,中國五礦立即要求中冶集團中國二十冶火速組織資源,支援國家會展中心1號館方艙16000平方米范圍內9200個床位規模的多個區域給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通風與空調系統等管道的預制及安裝任務。接到指令后,中國二十冶黨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專班,迅速部署馳援方艙醫院建設工作,克服上海封閉管控、交通管制等重重困難,火速調集二級單位專業技術骨干,組成馳援抗疫援建精干隊伍,充分發揮央企鐵軍作戰優勢,調配各方資源,在最短時間內將施工機具、物資材料、安全防護設施和運輸車輛通行證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爭分奪秒進入“迎戰”狀態。
4月10日凌晨1點15分,在市區兩級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下,10輛大巴一路暢通地將具有相關經驗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和各專業班組骨干準時送達施工現場,既定的250人隊伍在“四葉草”集結完畢。建設指揮部根據現場實際狀況和時間節點計劃,綜合考量后果斷決策,再增加310人進倉增援。凌晨3點,“參戰”員工達到了560名。
深入一線 靠前指揮
在部署完馳援工作后的第一時間,中國二十冶領導連夜趕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與市建委重大辦及在建單位現場對接溝通,主動請領任務。
中國二十冶領導們詳細了解現場施工界面,統籌分析工程實況、人員配比、物資數量,科學規劃,根據工作內容和專業特長,將參與援建的上海二十冶、工業公司、技改公司分成給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通風與空調系統三個團隊,分專業作戰,進一步細化人員職責分工,提升管理精度,全力確保項目建設進度。與此同時,堅持員工生命至上的原則,高度重視施工現場進場人員的健康保障,嚴格執行防疫要求,配置充足防疫物資,做好援建人員閉環管控。
攻堅克難 打開局面
初到方艙,障礙重重。由于該方艙建設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參建的設計、建設單位、原承建單位工程技術人員此時已非常疲憊,出現了一無圖紙,二無交接,三無材料的尷尬境地。而中國二十冶要承擔16000平方米給排水、排送風和污水凈化處理三項工程,施工內容直接關系整個方艙能否正點交付使用的關鍵線路和關鍵節點,三項系統中出現任何一點差池,前面所有參建人員的努力、所有付出和所有期盼都將“擱淺”。另外,此時方艙場地內已經布滿各類醫療設備與物資,僅剩車輛過道,人行通道、樓梯口等場地非常狹小,空間受限的施工作業空間,更是給建設過程的材料運輸、構件制作、設備就位造成極為被動的影響。
爭分奪秒,全力奮戰。中國二十冶憑借多年冶金施工和大型工程建設的管理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底蘊,通盤考慮,科學組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現場設立技術組、工程組、安全組、協調組等機構,靈活運用現有資源、場地、材料,多專業并行施工,多工種交叉作業,多層次同步推進,通過全過程融合、全專業聯動、調配全產業鏈資源,快速打開了拼搶模式,工程面貌迅速改觀。
上海二十冶建筑公司華二項目、南大項目組成的54人援建小組負責1.2號館內給排水和風暖系統施工,由于受封控管制影響,當時兩個項目可調配的專業人員有限,為解決專業安裝的技術難題,一進入施工現場,援建小組立馬向兄弟單位拜師學藝。在兄弟單位專業班組師傅的細心指導下,他們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不到4個小時,就掌握了專業安裝技術要領,以“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中冶鐵軍精神,高效擔負起6個護士站200平米水電安裝、2500米供水管道安裝、100平米衛生間排水安裝及材料搬運裝卸、場地清理等全部施工任務,爭分奪秒地為這場48小時戰役的最后勝利,做好各方面的支援保障。
負責通風與空調系統的技改公司,面對材料工具短缺、配件不全、工程交叉、安裝空間受限等困難,果斷采取行動,在參戰班組中篩選出具有鍍鋅鐵皮風管加工經驗的人員,迅速組成突擊隊,馬不停蹄趕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加工預制暖通通風管道2000平米,并按照施工部位劃分責任區,確保通風系統工作層層落實。10日凌晨6點,當施工作業進行到一半時,現場材料已用完,受疫情封控影響,直到下午14時才送來部分風管半成品,援建小組快速應對,組織作業人員進行加工趕制拼裝,通宵鏖戰,如期完成豎向主通道風管安裝任務。
在大風管安裝施工階段,由于原承建單位前期策劃不足,行走的通道全部被占用,自動化機械吊裝、轉運設備完全無法施展。時間緊迫,現場參建人員發揚敢啃“硬骨頭”的鐵軍精神,所有施工材料采用“人抬肩扛”的方式“運輸”,350×1250的風管全部通過人工麻繩齊心協力向上拉。4月10日上午7時,援建小組接到緊急通知,在原有隔離衛生間上部風管安裝任務基礎上,增加上下主通道風管施工任務,這無疑使得原本緊張的工期變得更加緊迫。平時以天為單位排布工期任務,現在只能細化到分鐘,現場人員連續作戰,不眠不休,方艙內到處可以看到他們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的身影,每人每天平均步數3萬起,大家就像一顆顆螺絲釘,緊密扣在一起,共同搭建這座抗擊疫情的“安全方舟”。
無論是全線給排水管道預制、對接、敷設還是儲水器具的就位都是整個方艙建設工程順利交付的關鍵,負責全線給水系統、排污系統的工業公司深知其任務的重要性,即刻組成援建技術組,對施工圖、安裝調試工藝迅速熟悉,開展交底工作和過程指導,使得各工序順利進行。安裝鉗工對污水罐體、抽水泵進行安裝、調試;管道工對PE管道熱熔、敷設;管道支架制作安裝,設備接電等同步推進。由于管線敷設涉及全場,施工人員需持續變換施工位置,施工機具、材料要不斷轉運,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還要考慮今后運行期間的車輛、物資、設備、人員通行問題,所有管道敷設必須繞行障礙。持續1天下來,所有援建人員即使雙腳都已磨出了血泡也無暇顧及,大家專注于每個工藝、每道工序的施工中,全力以赴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大仗硬仗貢獻力量。
保駕護航 后備保障
作為一個專業精湛,經驗豐富的施工企業,深知本次“四葉草”功能改建作為一項涉及水、氣、風、電、壓力管道等全系統綜合性工程,而且是事關萬余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治療的專業性封閉工程,任何一個系統,任何一個點位,任何一個部件出現問題都將影響方艙的正常醫療秩序,導致不可預估的可怕后果。經過參建員工的連續鏖戰,方艙已順利交付使用,中國二十冶領導層綜合考量,決定將電氣、管道、設備、調試等各專業技術骨干繼續留駐方艙并盯守主要工藝設備,以“扶上馬,送一程”的責任開展運營保駕護航,施行24小時全程跟蹤,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確保方艙運行萬無一失。
實力交付 完美履約
4月11日上午11時,經過“參戰”職工不停歇的連軸工作,援建小組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完成了所負責1.2號館內6個護士站200平方米水電安裝,950米管材搬運及1700米制作安裝,6個大型污水罐體的搬運裝卸就位和管線連接,并做到工完了清。建設單位對中國二十冶在如此艱難時刻迸發的爆發力感到驚嘆,更為中國二十冶對質量高度負責的精神所折服。
傾力守“滬”,使命必達。48小時的鏖戰,沒有遲疑,更沒有退縮,中國二十冶充分發揮產業鏈資源優勢,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全力以赴支援上海防疫工程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選擇二十冶就是選擇放心”的服務理念,詮釋央企建設者的家國情懷,同心抗“疫”,守“滬”安全,協力構筑上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